公司深耕制冷行业超半世纪,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业绩增速稳健。企业成立于1956年,于1959年成功生产出首台2AL-15型氨制冷压缩机从而郑重进入制冷行业,之后,公司又相继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和螺杆制冷压缩机。2012年,
公司深耕制冷行业超半世纪,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业绩增速稳健。企业成立于1956年,于1959年成功生产出首台2AL-15型氨制冷压缩机从而郑重进入制冷行业,之后,公司又相继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和螺杆制冷压缩机。2012年,公司通过收购国际知名中央空调企业顿汉布什集团,完善了气温控制领域产业链,目前公司形成了涵盖低温冷冻、中央空调、节能制热设备三大主业的业务格局,并积极利用设备制造经验拓展氢能、CCUS等新兴领域拓展。2018-2022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达14.0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0.82%,2021年至今,受益于公司在能源化工领域的良好基础,公司营收和订货双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我们大家都认为随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国策的深入布局和政策支持,叠加公司新兴领域的不断渗透,未来公司营收有望维持良好增长。
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超4000亿,公司制冷设备为行业基建扩张核心部件。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4184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13.2%。我们大家都认为,冷链物流行业受益于政策、基建和需求转变,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1)《“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2)“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并逐步优化枢纽港站冷链设施布局,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推进冷链运输装配升级;(3)生鲜电子商务行业五年复合增速超30%,民众生鲜消费方式转变有望对冷链物流行业起到良好提振作用。公司具备全系列螺杆压缩机生产能力,可覆盖-271℃-200℃温度区间、0Mpa--45Mpa压力范围,2020-2022年,母公司(我们作为公司制冷设备业务参考数据来源)收入复合增速达27%,净利率提升明显。此外,公司是国内率先开展自然工质CO2的应用开发的企业,形成了完善的CO2制冷系统理论体系,中长期看,NH3/CO2是蒸发温度为-52-0℃温区范围内最佳制冷解决方案。公司有望凭借良好的设备制造和制冷剂生产基础,在冷链物流市场扩大背景下乘风起航。
中央空调工业领域景气度较高,顿汉布什大型项目经验比较丰富。根据《2022中国中央空调行业草根调研报告》,2022年我国中央空调行业同比下滑2.2%,其中,地产行业下行致使家装零售需求下滑,但工业市场景气度提升带动离心机、螺杆机等大型冷水机组有所增长。欧美系品牌在冷水机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望受益于工业市场领域增长。此外,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景气度提升,顿汉布什是全球螺杆技术的领军者,优势业务包含地铁站空调、数据中心温控压缩机组、核电空调等,有望直接受益于近年来全球高涨的数据中心建设热,从项目经验看,顿汉布什负责了中国地铁项目70%的订单,以及国家体育场、上海世博会、宁德核电站等多个大型项目的中央制冷工作,具备充足的项目经验。
大力布局氢能压缩机+CCUS,两大新业务为长期发展注能。(1)氢能压缩机:近年来我国政策层面频频发布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加氢站建设明显提速。压缩机作为加氢站核心设备,国产化替代是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加氢站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公司于2019年成立冰轮海卓氢能,联合众多高校,依托自身装备制造经验,部署了氢能应用全产业链的装备研发。目前公司的氢能系列新产品包含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氢气液化压缩机、加氢站用氢气压缩机。2023年,公司推出22MPA、45MPA、90MPA氢能隔膜压缩机,且22&45MPA产品已有订单。根据高工产研预计,2023-2030年,我国隔膜压缩机市场需求复合增速有望超40%,2030年达356亿规模,随公司氢能压缩机产品性能进一步成熟,公司有望受益于隔膜压缩机市场迅速增加。(2)CCUS方面,螺杆压缩机是CCUS的核心动力设备,公司的工艺气体螺杆压缩机已作为核心设备运用于多个国家级的CCUS示范项目,截至2022年3月,公司承建的二氧化碳制冷项目累计降碳370万吨/年,二氧化碳增压液化项目累计降碳达800万吨/年。2022年,公司中标了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随着CCUS行业逐渐扩大,规模效应有望带动公司设备需求进一步增加。
投资建议:我们选取主业为螺杆压缩机的汉钟精机、开山股份,以及主营业务为制冷设备的冰山冷热、雪人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深耕冷热设备领域几十载,业务布局全面,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并积极布局氢能压缩机、CCUS等新业务的开发,我们大家都认为随公司在研项目逐渐产业化,新业务领域的不断开拓,公司长期业绩有望获得良好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出售的收益为76.14/91.51/105.64亿元,同比增加24.8%、20.2%、15.4%。实现归母纯利润是5.50/6.99/8.57亿元,同比增长29.2%、27.0%、22.7%。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